医学术语
HPV和HIV
再顺带提一下HIV的潜伏期,如下:
反颌
反颌(hé)又称地包天,是指下牙咬合在上牙的外面,是一种常见的牙颌畸形。
口腔溃疡
口腔溃疡(复发性阿弗他溃疡)的主要成因
- 局部创伤 (最常见诱因之一):
- 意外咬伤: 吃饭或说话时不小心咬到脸颊内侧或舌头。
- 牙刷刮伤: 刷牙用力过猛或牙刷毛过硬。
- 尖锐食物划伤: 如薯片、坚果壳、鱼刺等。
- 牙科治疗损伤: 补牙、洗牙、戴牙套时器械或矫治器摩擦刺激口腔黏膜。
- 假牙不合适: 边缘锐利或不贴合,持续摩擦黏膜。
- 营养缺乏:
- 维生素B族缺乏: 特别是维生素B12、叶酸(B9)、维生素B2(核黄素)、维生素B6。
- 铁缺乏: 缺铁性贫血常伴随口腔溃疡。
- 锌缺乏。
- 免疫系统因素:
- 免疫功能紊乱/低下: 压力大、过度疲劳、感冒发烧等导致免疫力下降时容易发作。
- 自身免疫反应: 部分研究认为口腔溃疡与免疫系统对口腔黏膜的异常攻击有关。
- 激素水平波动:
- 部分女性在月经周期前容易出现口腔溃疡,可能与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。
- 压力与情绪:
- 精神紧张、焦虑、压力过大、睡眠不足是重要的诱发和加重因素。
- 食物敏感或刺激:
- 酸性食物: 柑橘类水果(橙子、柠檬、柚子)、菠萝、西红柿、醋等。
- 辛辣食物: 辣椒、咖喱、芥末等。
- 粗糙食物: 硬面包、薯片、坚果等。
- 特定食物不耐受: 部分人对巧克力、咖啡、奶酪、坚果、麸质等食物敏感,可能诱发溃疡。
- 某些药物:
- 非甾体抗炎药、某些抗生素、化疗药物等可能引起口腔溃疡作为副作用。
- 口腔卫生问题:
- 口腔卫生不良,食物残渣滞留,滋生细菌,可能刺激黏膜。
- 含有十二烷基硫酸钠的牙膏对部分人有刺激性。
- 全身性疾病 (较少见,但需警惕):
- 白塞病: 以反复口腔溃疡、生殖器溃疡、眼炎为主要特征的系统性血管炎。
- 炎症性肠病: 如克罗恩病、溃疡性结肠炎。
- 乳糜泻: 对麸质不耐受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。
- HIV/AIDS: 免疫功能严重受损。
- 自身免疫性疾病: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。
- 遗传因素:
- 父母有复发性口腔溃疡病史,子女患病风险可能增加。
如何避免/减少口腔溃疡的发生
- 避免局部创伤:
- 细嚼慢咽: 吃饭时专心,避免说话过多导致咬伤。
- 使用软毛牙刷: 选择刷毛柔软的牙刷。
- 正确刷牙: 动作轻柔,避免用力过猛刮伤口腔黏膜。
- 小心硬质食物: 吃坚果、薯片等硬脆食物时注意,避免划伤。
- 处理牙齿问题: 及时治疗龋齿、磨平尖锐的牙冠边缘或牙尖、调整不合适的假牙或矫正器。
- 均衡饮食,保证营养:
- 多吃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: 全谷物、瘦肉、禽蛋、奶制品、豆类、深绿色蔬菜等。
- 多吃富含铁的食物: 红肉、动物肝脏、血制品、菠菜、木耳等(植物性铁吸收较差,可搭配富含维C的食物促进吸收)。
- 多吃富含锌的食物: 牡蛎等贝壳类海鲜、红肉、禽肉、豆类、坚果、种子。
- 考虑补充剂: 在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,可适量补充复合B族维生素、铁剂、锌剂(特别是检查发现有缺乏时)。
- 管理压力和情绪,保证充足睡眠:
- 学习放松技巧: 如深呼吸、冥想、瑜伽、听音乐等。
- 规律作息: 保证每天7-8小时高质量睡眠。
- 适度运动: 有助于缓解压力,提升免疫力。
- 寻求支持: 如果压力过大难以自行缓解,可寻求心理咨询。
- 注意饮食选择:
- 识别并避免诱发食物: 留意自己吃哪些食物后容易长溃疡,尽量避免。常见的可疑食物包括柑橘类、菠萝、辛辣食物、坚果、巧克力、咖啡、奶酪等。
- 减少刺激性食物摄入: 即使不是明确诱因,在溃疡高发期或刚愈合时,也尽量减少酸、辣、烫、硬食物的摄入。
- 维护良好口腔卫生:
- 坚持刷牙: 每天至少两次,使用巴氏刷牙法。
- 使用牙线: 每天至少一次,清除牙缝食物残渣。
- 定期洗牙: 每年1-2次专业洁牙。
- 考虑更换牙膏: 如果怀疑SLS刺激,可尝试不含SLS的牙膏(通常标注为"SLS-Free")。
- 谨慎用药:
- 如果怀疑某种药物导致溃疡,应咨询医生,看是否可以调整药物或采取缓解措施(不要自行停药)。
- 关注全身健康:
- 积极治疗和控制可能相关的全身性疾病(如胃病、肠病、自身免疫病等)。
- 戒烟限酒。